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村落的未来走向,特别是对于地方再造与资本生产的理解,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对于传统村落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通过乡村中的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将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该文以四川 省官寨村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资源,了解官寨村与村民的现 状,逐步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出解决方案,对于该传统村落的发展具 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方再造;本生产;民宿;乡村振兴
一、文献综述
1. 地方再造
“地方”这一概念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段义孚(2017)认为,“空间的意义经常与地方的意义融合在一起。但是,空间的概念比地方更为抽象。”。如果以移动和有目的自我为中心的坐标可以被认为是空间,居住其间的环境或价值凝聚物就是地方(陈瑞华,2019)。克雷斯韦尔(2006)认为,“地方”不仅仅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是我们选择思考地方的一种方式——我们倾向于强调什么,决定贬抑什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者开始关注乡村在自媒体互动下被重新赋予的“地方”概念,强调移动社交中体现的价值认同和意义空间。陈瑞华(2019)在其研究中发现,由短视频交往生成的“地方”已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空间,而是在互动过程中新产生出的意义空间,是基于价值认同的一种共同体,由当地人的参与和行动所产生的“意义”空间,背后隐含由价值共同体生产的共同意向和意义网络。李俊清等(2020)赞同其观点,认为网络移动社交产生的“地方”概念已不再是传统物理层面上空间内的概念,而是通过“在场式”的实践表达乡土情结与农村人文叙事,重新塑造一种新的社会符号,让人们能通过一种图文、视频、语 料、评价及其内在感知等重构空间概念。
2.资本生产
本文中的“资本生产”主要指“文化资本生产”。经济学家戴维·思罗斯比很早就提出文化价值的积累最终会以财富的形式体现出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变化,而物品和服务的变化在最后会形成带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较早提出“文化资本”概念的学者是社会学家布迪厄,他将“文化资本”视为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 本并列的四种资本形式之一,其中文化资本是以“身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等三种形式而存在的(戴维·斯沃茨,2012)。陈然(2017)认为文化资本具有以下属性:(1)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关系互动的结果;(2)具有文化系统的价值多元性;(3)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和载体;(4)具有经济增长意义的价值递增效应;(5)具有符号和象征性意义;(6)文化资本的生产是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等。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温饱得到解决,这时人们对各种娱乐性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当自然文化资源能够在认为作用下带动经济发展,帮助部分人获取利益时, 资源也就成为了资本(吴一方,2019)。乡村文化资本可分为物质性的文化资本,如乡土古民居、村巷、祠堂、寺庙、农田、池塘、田埂、家禽、牲畜、林地、古井、古树、小桥流水;以及非物质性的文化资本,如民俗、信仰、祭祀仪式、节事活动、生活在村里的村民所组合成的乡村“田园风光”(张伟强等,2016)。
二、官寨村民宿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官寨村民宿发展现状
官寨村现有民宿 12 家,7 家位于村口广场,5 家位于衙门后,距村口稍远。村中民宿设施进行设备已建十余年,每年经济收入增加黄金季都在这个夏天 7-8 月份。每张床和早餐都是按照内部和外部装修加绒藏族习惯,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格,让游客来住了。
但因建设工作时间久远,房间布局已不适合中国现代的要求,房间内部设施虽能满足企
业基本发展要求,但是在空间结构设计、整体质量要求上,有所欠缺。由于政府加强了床和早餐的机构方面,B&B已在当地投入巨资开发,居民也将开始自己的房子经济建设,将以“建房子,床和早餐发展”为一体的每年的工作内容。
(二)民宿发展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缺乏规范
就目前而言,民宿无法做到有法可依,自然也无法很好的监管民宿,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安全标准都无法拥有行业统一的丈量尺度。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的出台,无法做到对发展十分迅速的民宿产业进行有效监督。其次,部分民宿产业发展区域的民众素质偏低,无法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融入民宿产业里,这也导致了民宿产业的混乱。
2. 缺乏合理的区域规划
民宿对各种条件都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一家独立的民宿是无法利用好这些条件来吸引更大的客流量的,这需要民宿商户能够做到统一的筹划来利用当地特色来塑造各自的特色,从而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在我国当下的民宿发展过程中,为了短期的利益大多数民宿都在互相模仿,逐渐变得趋同。由于没有成立民宿相关的协会来进行区域规范,民宿在分散的同时也逐渐没有特色,内部竞争造就的是恶性循环,这很大程度限制了民宿形成规模效应,民宿也只能以一种小规模且相当分散的形式存在。
四、对策与建议
1. 找准角色定位,打造特色品牌
针对民宿产业发展定位模糊、品牌意识弱的现象,村民在开发民宿时要探寻自身发展优势。民宿产业从根本上来讲,“民俗性”是其发展的内在灵魂,最初起源于日本的民宿产业就是依托当地居民的私家住宅开发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有意开发民宿的村民应该注重保护民宅的原生特点的同时适应全国统一规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自身的突出特点进行重点开发,做到民宿打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发挥创新精神。
2. 加强市场调研,把握需求导向
场经济强调供求平衡,民宿产业推动乡村资本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村民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如果单个民户考察市场存在资金不足等现实困境,当地有意向开发民宿产业的农户可以自发联合起来,集体进行市场调研,吸收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同时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在对用户群体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造完善原民居,使其更加适应消费者现实需要。现实生存环境的变迁也会影响消费需求,所以,在民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村民应当密切关注目标群体的需求,顺应社会现实,创新民宿发展。
五、结语
本小组通过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官寨村的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对当地村民、官员与游客的采访,得出普遍数据与经验,探究其发展矛盾,从特殊到一般,将所得到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相关验证分析,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建议,为其具体实施提供理论帮助。让当地的居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了;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民宿产业良性发展,为其他旅游地区提供示范作用;也让政府适当适度发挥应有职能,完善制度建设,要在适合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加大宣传力度,避免局限在政府的投资下开发建设,还要主动鼓励进行地方再造,让传统的乡村以不同的面貌进入游客的视野中。
参考文献:
[1] 李俊清,祁志伟.自媒体赋能语境下个体参与贫困治理的动因、方式与成效[J].公共管理学报,2020,17(03):74-87+170.
[2] 吴一方.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资源的创新转化模式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5):106-109+122.
[3] 王林生.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民族地区文化资本的创意性生成研究[J]. 学术论坛,2019,42(03):118-124.
[4] 陈 瑞 华 . “ 地 方 再 造 ” : 农 村 青 年 媒 介 行 为 的 文 化 隐 喻 [J]. 中 国 青 年 研究,2019(02):94-101.
[5] 陈然.非线性转型的“乡村文化资本”生产路径——基于苏北和苏南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3):107-114.
[6] 张伟强, 桂拉旦. 制度安排与乡村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J]. 甘肃社会科学,2016(01):208-212.
[7] 郑少雄.草原社区的空间过程和地方再造——基于“地方—空间紧张”的分析进路[J]. 开放时代,2013(06):192-208.
[8] 覃雪梅. 民族文化资本化与民族村寨社会转型— — 以云南为例[J]. 思想战线,2010,36(03):141-142.
[9][ 美] 段义孚. 空间与地方: 经验的视角[M]. 王志标,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4,44.
[10][英]克雷斯韦尔.地方:记忆\想象与认同[M].徐苔玲,等,译.台北市:群学,2006:22.
[11]戴维·思罗斯比,潘飞.什么是文化资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1):50-55.
[12]戴维·斯沃茨. 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87-89.
[13] 邱慧.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探究[J].时代经贸,2020(21):54-56. [14]冯学钢,金川.我国民宿发展中的标准与规范[J].质量与标准化,2016(04).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邓启东、骆雯静、朱昱灿)